导读:汉族民间祝寿的时候,会有诸多讲究,不同年龄的寿诞,需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同,必须认清过寿对象,立定主旨,选用恰当的礼物,注意祝寿的寿词。那么,民间祝寿礼俗有哪些?民俗传统中各种大寿去哪看呢?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民间祝寿礼俗
人类在追求子孙绵延的同时,也希冀着自身生命的延伸,祝寿就显得尤为隆重。民间祝寿往往从六十岁开始,过大寿时通常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。
过大寿
民俗传统中所谓的大寿主要有花甲寿、六六寿、逢十寿等。
花甲寿:花甲即甲子干支,六十年为一循环,因此花甲又代指六十岁,所以六十大寿就叫花甲寿。民间认为,活满了一个甲子,就相当于过完了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,所以特别重视庆贺花甲寿诞,礼仪比普通的寿礼更为隆重。
六六寿:六六是传统的吉祥数字,人们常说“六六大顺”,人活到六十六岁,在古代已算高寿了。另外,我国许多地区有“六十六,阎罗大王要吃肉”之说。意思是六十六岁是—关,阎罗要吃你的肉。因此,江南又有俗语:“六十六,女儿家中吃碗肉。”即在父母六六大寿时,出嫁的女儿为其做寿,并且要用六十六块猪肉做红烧肉,寓意六六大顺,多福多寿。
逢十寿:除了六十花甲寿,凡逢整十,如七十、八十岁生日时,都要举行隆重的寿礼。七十大寿又称古稀寿。八十大寿格外隆重,因为八十岁的老人可以被誉为老寿星。超过八十以后,常有“米寿”(八十八岁),“白寿”(九十九岁),“茶寿”(一O八岁)等。
庆寿
子女或亲朋决定为“寿星”祝寿,要预先邀请亲朋,并准备寿堂、寿礼、寿宴。寿堂的摆设一般以红色为基调,中堂上要贴上大红寿字,或挂百寿图、百福捧寿图等,寿堂两侧要挂寿幛、贴寿联,寿案上供有寿烛、寿糕、寿桃、寿酒等祥物。“寿星”要在堂上接受亲朋的拜贺,平辈一揖,子侄辈四拜。前来祝寿者往往要备一些寿礼,主要包括寿糕、寿桃、寿画、寿屏、寿幛、寿面、寿酒等。寿宴是庆寿的重要环节,宴席上,举杯祝酒要先敬寿星,然后宾客同饮。另外,寿宴上必不可少的便是长寿面。寿面绵长,寓意延年长寿。
寿礼
寿糕:庆寿用寿糕,主要取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寓意高福高寿,寿糕一般会做成如意形,并印上寿字、吉语。
寿桃:传说,蟠桃是天官西王母娘娘种的仙果,枝蔓伸展三千里,三千年一开花,三千年一结果,吃了能够延寿,西王母娘娘做寿,设蟠桃会,群仙有幸品尝仙桃。民间祝寿所用的桃,一般用面粉做成,也有用鲜桃的,通常会根据“寿星”的年岁购买或制作。寿堂的寿案之上,九只桃子叠为一盘,要有三盘并列。寿宴结束后,主人要向亲朋赠桃,认为这样可以给受赠者添福加寿。
寿酒:祝寿少不了酒,因为“酒”谐音“久”,“祝酒”也就是“祝久”。《诗经》里凡是涉及祝寿的地方,几乎全都离不开酒,在后来的礼俗中,甚至干脆用“奉觞”、“称觞”来作为祝寿的代称。祝寿常用桂花酒。
寿面:庆寿用寿面的习俗由来已久。寿面是一种长长的面条,寓意绵长,吃寿面寓意长寿。另说,这个习俗源于西汉年间。相传,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。一天与众大臣聊天,汉武帝说相书上道:
“人中鼻和上唇之间的穴位长,寿命长,如果人中长一寸,可以活一百岁。”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大笑起来,说:“如果说人中一寸长活一百岁,那么,彭祖八百岁,那人中岂不是有八寸长?彭祖一定是长面脸了。”后来,人们把长寿与长人中、长面脸结合起来,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,并逐渐演化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。寿堂寿案上的寿面要盘成塔形,用红绿镂纸拉花罩上面作为寿礼,敬献寿星,必备双份。
民俗小百科:过九
在中国许多地方,流行一种“做九不做十”的俗信,特别是因为民间认为“十”志味着“满”,“满”则“溢”,“满”又意味着完结,所以许多地方不在整十周岁时做寿,而是提前到头一年时,即虚岁满整十时做寿。
但是,中国许多地方又流行所谓逢九之年是厄年的说法,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连九之年,一般都在过生日之前提前做寿,叫做“过九”,并举行寿礼庆典。在有的地方,不但五十九岁、六十九岁、七十九岁等所谓“明九”之年需要忌,还要忌所谓“暗九”,即为九的倍数的年份,如六十三岁、七十二岁、八十一岁等。在“明九”和“暗九”之年做寿时,不但需要提前一点做寿,而且还需要其他的化解办法。民间常用的方法是穿红衣服,还要系上红腰带。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七回里写到了这种风俗,鸳鸯说:“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,是个暗九,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,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《金刚经》。”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民间祝寿礼俗,民俗传统中各种大寿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